摘要:在研學旅行安全保障體系中,學校于研學旅行前充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至關重要。讓學生熟知研學行程安排、給學生提出研學紀律要求、向學生普及研學安全常識、對學生進行研學應急演練等安全教育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學校研學旅行的風險應對能力。 近年來,研學旅行這門新興課程已逐漸在中小學校推廣開來,而研學旅行的安全保障問題也隨之成了教育界和學生家長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那么,對學校來說,到底該怎樣來做研學旅行的安全教育工作呢? 一、讓學生熟知研學旅行的行程安排。研學旅行的行程路線有多遠,沿途要先后從哪些地方經過;要游覽哪些景點,每個景點大致要停留多長時間;最后又在哪個地方或景點集合;所在班級乘坐的車牌號碼是什么;就餐和休息的具體地點和時間怎樣等,都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一但學生出現掉隊或者走失問題,學生可以從容地向景區(qū)管理人員或其他游客咨詢,確保學生能在最短時間找到班集體并迅速歸隊。 二、給學生提出研學旅行紀律要求。出行前,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紀律教育,要求學生要隨時與班集體保持步調一致,不能隨意離隊,以免走失;要求所有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佩戴好研學旅行團隊標志(如統(tǒng)一的帽子、校服或胸牌);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闖紅燈或在馬路上追逐瘋打,不允許走路時玩手機或者低頭講閑話;不要到水池邊或巖壁邊戲耍和拍照;不要暴飲暴食,不亂買零食,不接受陌生人的飲料、食物等。同時,各小組組長要切實履行好帶隊責任,經常清點小組人數,要及時提醒隊友嚴格遵守旅行紀律,確保統(tǒng)一行動,一切行動聽指揮,避免出現差錯。 三、向學生普及研學旅行安全常識。研學旅行前,各班要通過召開研學旅行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旅行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加強對風險的關注,提升風險應對能力。要告訴學生研學旅行途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因素或困難,要提醒學生做好應對突發(fā)問題的心理準備;要引導學生學習安全上下車、暈車、突發(fā)疾病、摔傷、落水、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事故防范知識。同時,邀約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安全旅行教育,在家中多提醒學生在研學旅行途中要學會保護滋生生命健康和安全,提醒學生學會保管自己隨身攜帶的財物,著力增強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安全意識,盡力提升學生對研學旅行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 四、對學生進行研學旅行應急演練。出發(fā)前,學校要模擬研學真實情境,組織學生進行針對突發(fā)事故的安全應急演練。比如,對磕磕碰碰或皮膚擦傷等程度較輕的小事故,訓練學生自主救護或互幫互助進行處置;對發(fā)生骨折或更為嚴重的問題,要教育學生在保護好現場的同時,盡快撥打“120”、“110”或“122”報警求援,并第一時間向帶隊領導和教師報告,由領導和教師配合救援處置。再如發(fā)現有學生食物中毒,教育學生應設法催吐并讓食物中毒者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緩解毒性;同時迅速報告隨團的學校領導或教師,立即將患者送醫(yī)院搶救。如遇到歹徒行兇、詐騙、偷竊、搶劫等,教育學生應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領導和教師求援。通過一系列應急演練,綜合提升學生應對事故的良好心理素質水平和積極參與處置事故的能力。 總之,研學旅行的參與主體是學生,這一群體的安全意識與安全素質較為欠缺,學校的安全教育是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能力的主要途徑,學校應以防患于未然的姿態(tài)加強安全教育的力度與強度。學校只有認真抓好出行前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研學旅行的安全保障系數。 |